大麦哲伦星系(Large Magellanic Cloud 简写为LMC)是一个环绕着太阳所在的银河系运转的星系,距离约为50,000秒差距(~160,000光年),直径大约是银河系的1/20,恒星数量约为1/10(大约是100亿颗恒星)。虽然比大多数星系为大,但在讨论银河系的时候也会被当做矮星系。
大麦哲伦星系的形态类似不规则星系,但似乎有一些螺旋结构的痕迹。有些推测认为大麦哲伦星系以前是棒旋星系,受到银河系的重力扰动才成为不规则星系,因此在中央仍保有短棒的结构。在NASA银河系外数据库中依据哈柏星系分类为Irr/SB(s)m。
大麦哲伦星系是本星系群中第四大的星系,其余三个依序为仙女座星系(M31)、银河系及三角座星系(M33)。
在南半球的夜空中,大麦哲伦星系是一个昏暗的天体,跨立在山案座和剑鱼座两个星座的边界之间。他的名称来自航海家斐迪南·麦哲伦,在他绕行地球一周的远航中观察了他与小麦哲伦星系(SMC)。(其实早在约西元964年,波斯天文学家阿布德·热哈曼·阿尔苏飞就已经在恒星之书(Book of Fixed Stars)中记录了这两个星系)。
特征
如很多不规则星系一样,大麦哲伦星系里存在丰富的气体和星际物质,并且正在经历着明显的恒星形成活动。这种大量恒星的形成现象可能是因为大麦哲伦星系受到了银河系潮汐力的影响。并且,银河系的潮汐力也从大麦哲伦星系中剥离了一些恒星和星际物质,形成了漫长的麦哲伦星流。
大麦哲伦星系内充满了各种星体和天文现象。当前已经在大麦哲伦星系内发现了60个球状星团,400个行星状星云和700个疏散星团,以及数十万计的巨星和超巨星。SN 1987A是最近在大麦哲伦星系里发现的超新星。
距离
跟所有的星系一样,确认LMC正确的距离是一项挑战,多年来测量所得的数值变化极大。主要的困难肇因于作为银河系外测量距离标准烛光的造父变星和天琴座RR变星,在银河系内的视差还未能正确的校准;另一个原因则是LMC的金属含量偏低对发光效率的影响尚不确知。在过去的十年,已经将距离确认在155,000~165,000光年的范围内,以一个最近的距离模数估计的值是18.56,大约是51.5千秒差距。
小麦哲伦星系(SMC)是一个环绕着银河系的矮星系,拥有数亿颗的恒星 。
推测小麦哲伦星系原本是棒旋星系,因为受到银河系的扰动才成为不规则星系 ,但在核心仍残留着棒状的结构。
在20万光年距离上的小麦哲伦星系是最靠近银河系的邻居之一,也是裸眼能看见的最遥远天体之一。
他位于杜鹃座,在夜空中看似模糊的光斑,大小约为3゜,由于平均的赤纬是 -73゜,所以只能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低纬度地区看见。他看似银河系被分割的一个片段,由于表面光度很低,要在黑暗的环境下才能看得清楚。
他与在东方20゜的大麦哲伦星系成为一对,都是本星系群的成员。